国内首个重离子束诱变选育北方粳稻新品种喜获丰收

  

  10月13日,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122”田间现场观摩会暨百亩连片实收测产会在苏打盐碱典型稻区大安市叉干镇举行。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测定产量,并宣布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122”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平均产量为632公斤/亩,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0.6%,高产地块产量达到721公斤/亩。大安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这里是世界三大苏打型盐碱地之一。盐碱化的土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限制区域经济和粮食生产。此次新品种喜获丰收,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了个好头。 

    

  图1:“东稻122”吉林大安测产现场 

  “东稻122”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研发完成,是利用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国内首个采用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北方粳稻新品种。该品种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年入选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东稻122”表现出耐盐碱、活秆成熟、抗倒伏、高产的特点,在适应性等方面也表现出色,还拥有出米率高、商品性好等特点。据该团队负责人、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杨福研究员介绍:按专业来说,它是后期功能型水稻品种,稻穗已经完全成熟了,植株还是绿的,表现出根系非常强大,籽粒非常饱满,瘪粒率非常小。” 测产专家组组长严光彬研究员表示:这是一个稳产且高产的后期功能型早熟水稻新品种,预测未来将在东北苏打盐碱稻区有很大的推广前景。测产专家组也一致认为,在今年气温条件不利的前提下,东稻122”依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们看到了该品种的增产潜力。保护黑土地、端稳中国饭碗,有了良种、良法,更要快速推广田间地头,让农民得到实惠。 

    

    图2:“东稻122”田间生长             图3:“东稻122”喜获丰收 

    

  东稻122”在推广过程中,研发团队采用紧凑型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代服务型推广技术模式,科研人员负责育种及栽培技术研发,种业公司则负责种子的繁殖、加工;农资服务企业负责种子销售及售后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既分工明确又有协作配合的有机推广整体。“‘东稻122’最后一公里跟企业结合起来是非常有特点的,希望东稻122’能够再增加种植面积,提高效益,形成规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苏阳说。今年,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122”在苏打盐碱稻区累计推广20多万亩,已经入选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科研人员透露,除了产量上丰收,新一批重离子诱变水稻新品种也将陆续问世,在育种层面上取得新的“丰收”。 

  (生物医学中心   供稿)